10月26日,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起案件,让不少关注“野外捕捞”的人脊背发凉——贵州罗甸县一名男子和朋友相约下河电鱼,仅仅因为一个“没检查开关”的疏忽,就把还通着电的渔网兜递给了对方,最终导致朋友触电身亡,自己也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。

据案件细节显示,事发当天两人带着电鱼机到河边“捞野货”,原本分工明确:男子负责操控电鱼机的电源,朋友负责用网兜捞鱼。可忙到中途,男子想换个位置,顺手就把网兜往朋友手里递——他以为自己已经关掉了电源,却没注意到电鱼机的开关还亮着。朋友接过网兜的瞬间,手掌碰到了网内固定用的铁圈,强大的电流瞬间击穿身体,人当场倒在水里。尽管周围人立刻帮忙送医,但还是没能挽回这条生命。

“我真的以为开关关了……”法庭上男子的哭腔里满是悔意,可悲剧已经无法逆转。法院审理认为,作为电鱼机的操作者,男子应当预见带电渔网可能造成的致命危险,却因疏忽大意没有检查电源状态,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。结合他事后主动投案、赔偿家属并取得谅解的情节,最终作出缓刑判决。

案件曝光后,网友的讨论里藏着真实的共鸣:有人说“电鱼本身就违法,还这么马虎,这不是拿命赌吗?”;也有人感慨“朋友之间的信任反而成了隐患,要是多核对一遍,哪会有这种事?”;还有法律从业者提醒“‘无心之失’不代表不用负责,过失犯罪的核心就是‘该想到却没想到’——生命容不得半点‘想当然’。”

其实,类似的悲剧早有先例:去年四川一名男子电鱼时因机器漏电身亡,今年湖北也有两人因电鱼操作不当导致一死一伤。可总有人觉得“我经验丰富”“就一次没事”,却忘了“安全”从来不是靠“运气”维持的。这起案件最刺痛人的地方,在于它把“小疏忽”和“大悲剧”的距离拉得太近——不过是没看一眼开关,就把朋友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河边。

电鱼的“野趣”背后,藏的是违法的代价,更是对生命的漠视。无论是为了“尝鲜”还是“找乐子”,只要碰了法律红线,再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就像网友说的:“你省的那点‘检查时间’,可能要用来赔一辈子的愧疚。”

这起案件不是“个案”,而是给所有心存侥幸的人敲了警钟:所谓“安全”,从来都是“多做一步”的谨慎——比如递网前多按一下开关,比如违法的事干脆别做。毕竟,朋友的信任、家人的等待,都经不起“万一”的考验。